大气污染治理倒逼水泥和钢铁业兼并重组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随着国内PM2.5多地出现爆表情况,社会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相关环保部门也开始积极编制相关治理方案,以改善大气环境的污染。 近日,北京市环保局、交通委、发改委、住建…
随着国内PM2.5多地出现爆表情况,社会对于大气污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而相关环保部门也开始积极编制相关治理方案,以改善大气环境的污染。
近日,北京市环保局、交通委、发改委、住建委等8个委办局举行联合新闻发布会,对《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进行详细解读。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力称,预计未来5年北京政府部门为治理大气污染将投入2000亿元—3000亿元,全社会投资则将接近1万亿元。
有分析认为,大气污染治理将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北京市及其周边水泥行业的减产、停产产生影响。
水泥和钢铁业成“污染大户”
根据环保部6月及上半年对全国74个重点城市的监测,京、津、冀空气质量最差,上半年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占26.2%。由此可见,京、津、冀空气质量糟糕至极。
从目前出台的大气治理政策可见,政府对于大气治理的决心和力度开始加大。有分析人士称,大气治理的相关政策将对“污染大户”造成冲击。
有关研究部门研究的数据显示,在北京市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中,工业排放污染物约占17%;汽车尾气约占20%;除了北京市本身排放的污染物外,外来的污染物约为20%。
据业内人士透露,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而工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钢铁行业、水泥行业和电力行业。
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报告统计了各国1981年—2005年基础原料生产对能源的需求。报告显示,与北美、欧洲和南亚各国相比,中国在过去25年间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大,主要来自于水泥、钢铁等高能耗基础原料的生产。
有环保人士表示,现今,国家为了治理电力行业的污染,制定了相关的氮氧化物排放指标。除了电力行业外,国家还加大了对钢铁行业和水泥行业氮氧化物的治理力度。
倒逼行业兼并重组
事实上,在大气污染治理计划出台后,不论是钢铁行业还是水泥行业都面临着环保如何达标的问题。而在环保达标的同时,钢铁企业与水泥企业的成本势必要相应增加。
据悉,水泥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工业总排放量的11.6%,是“十二五”减排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国水泥工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水平普遍在880毫克/标准立方米,而排放标准修订后,将由880毫克/标准立方米降到450毫克/标准立方米,新建水泥生产线要求低于320毫克/标准立方米。
而排放标准修订后,水泥脱硝设备的投入将使每吨水泥成本增加20元—40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水泥生产线的达标改造成本约170亿元,若按年产20亿吨水泥计算,全国水泥工业环保设施运行成本将达400亿元。
有分析认为,大气污染治理有可能加快水泥行业落后产能以及小产能的淘汰速度,提高部分水泥熟料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推进更高环保标准的实施,提高行业门槛,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与此同时,钢铁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有分析认为,随着节能减排措施的持续推进,特别是总量控制和环境税征收的开启,将倒逼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
研究员分析,大气污染治理计划的出台对钢铁行业、钢铁市场、钢铁企业将产生重大的冲击,环保部门若能将环保政策落实到位,则行业内兼并重组的浪潮会更加汹涌,上市公司财报恐将“惨不忍睹”,多数中小钢企会被淘汰出局。而改造后的上市公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环保政策的冲击,“保壳大战”将以胜利告终。
打压污染大户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13%,亏损面为40.7%。
魏启宁认为,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环保政策已经成为打压钢铁行业的重要工具。
魏启宁同时指出,若单从理论层面分析,环保政策收紧后会进一步促进落后产能淘汰,但期间由于涉及地方政府、国企央企、银行系统等多个利益团体,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并非环保政策能够解决得了的。
魏启宁认为,单纯用环保政策打压钢铁产业的做法值得反思,市场化改革不推进、灰色利益链条不破除、行政干预不瓦解,则所有涉及淘汰落后产能的法规条文恐难以有效落实。钢铁行业已经“病入骨髓”,环保概念只能作为配套措施加以使用,行业格局的调整还需要更加详细的顶层设计。
延伸阅读
- 上一篇:三中全会“好声音” 钢铁行业“向前冲” 下一篇:焊接钢管行业有待寻求新的需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