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苦练信息化“内功”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铁矿石资源主要来源是国外,钢铁企业遍地开花,多数产品规模水平偏低,优势企业发展滞后,主要钢铁产品集中度不断走低,产能扩张没有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步提升等。
针对种种现象,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到,规模扩张,向品种、质量、效益方面来转换,同时注重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以及人才,要从“粗放式”往“集约式”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企业在生产制造,管理等方面提升自身效率。
“大国”向“强国”的跨越
中国是钢铁生产的大国。从1996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开始,一直稳居世界钢产量第一的位置。2010年产量更是达到了7亿吨,全世界才13亿吨。然而,成绩的背后却难掩中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困难。我国目前仅是钢铁生产大国,远未成为钢铁强国。
钢铁企业普遍的经营困难给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现在大多数钢铁企业面临转型的压力,整个行业正处于重组和整合的十字路口,信息化能否帮助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改善管理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成为钢铁企业当下的重要课题。
唐钢始建于1943年,地处全国三大铁矿带之一的冀东地区,是我国碱性侧吹转炉炼钢的发祥地,并于2005年跨入千万吨级“大钢”行列,新唐钢成立之后更是成为了河北钢铁集团的骨干企业之一。然而在企业扩大规模的同时,如何实现集团内部这“三钢”的互联互通则成为新唐钢首要面临的挑战之一。
“经济危机以后钢铁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唐钢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原料成本攀升以及市场波动,秉承‘我们左右不了市场,但可以左右自身工作’的理念,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利用‘全成本’控制的思想应对钢铁企业微利时代的来临。”河北钢铁集团唐钢计控管理部部长的袁志明介绍道,“面对绿色环保和清洁节能的新要求,唐钢明确自身在两化融合过程中的战略定位和目标,通过建设信息化系统项目,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传统高能耗工业中的节能减排作用,利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对生产工艺管理的优化,实现了在生产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
源于“三钢互联”
雄关漫步赏古风,龙头岸边闻涛声。海风轻拂撩人醉,乐岛戏水妙趣增。
严谨思辨细论证,夜晚亮剑争输赢。银线千里连三地,友情都付电波中。
一首《三钢联网情》抒发出袁志明当时内心的感慨。2006年秋天,身为河北钢铁集团唐钢计控管理部部长的袁志明,带领一行人去宣钢和承钢考察。在山海关,大家对哪些东西适合做集成,哪些东西能够做传输,以及带宽够不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这首诗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
在此之前,唐钢已建有信息化网络,并通过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架构对整个园区进行了覆盖,不仅实现了生产、管理、OA等不同应用系统的统一整合,也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效率,成为国内众多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表率,但这些系统并不能满足新唐钢成立后的发展需求。好在集团一开始便意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2006年新唐钢集团刚刚成立时,王义芳董事长就提出要实现唐钢集团内部‘三钢’之间方便快捷的协同办公和无纸化办公的要求,同时实现更加准确有效地传递集团企业文化的目的。”袁志明表示。
未来任重而道远
伴随钢铁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化,国内各大钢铁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提升管理水平的价值,整体信息化建设及全过程质量跟踪管理将成为钢铁行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热点和趋势。钢铁行业信息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做好整体信息化项目,对于任何一家方案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除了专业技能及行业经验外,方案商还必须在创新意识和服务态度上多下功夫。
虽然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为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中国钢铁工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广大钢铁行业信息化领域工作者来说,下一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国际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钢铁工业更加迫切需要在信息化条件下实现企业管控高度集成、各业务部门高度协同的一体化运营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绿色钢铁工业、网络化的产业链集成和数字化的产品生命周期的管控。“融合创新”将是钢铁工业信息化在“十二五”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