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能否激发钢铁“第二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未来几十年中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 这一表态在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引发巨大反…
日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未来几十年中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路子。
这一表态在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引发巨大反响,也带来不少疑问。
1
钢材需求量大吗?
“现在钢铁行业谈城镇化概念的很多,城镇化已成为各大媒体的热门字眼。”研究员告诉记者。
伴随着城镇化的启动,钢铁有望重新迎来一轮新的需求刺激。
继李克强副总理会见世行行长金墉时,公开表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之后,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市场普遍预期,近期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强调城镇化的发展地位,甚至提出明确的发展步伐与目标。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关专家分析,在新型城镇化初步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头戏,基础设施建设将对钢筋产生庞大而持续的需求。
随着政策趋于明朗,钢铁行业有望迎来新的景气周期
有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为80%,发展中国家普遍为60%。
联合国关于世界城市化展望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中国从现在到2030年城镇化还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届时将提高到65%~70%。
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大量的工业、民用建筑和公用设施建设,包括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钢铁作为最基本的工业和民用材料,毫无疑问仍将保持较长时间和拥有巨大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刚过50%,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邱跃成说。
随着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围绕城镇化布局发展各类基础设施等投资均会加快,国内钢材市场也将迎来新的需求增长点。
近日评级机构穆迪也发布报告称,亚洲钢铁业的展望依然稳定,尤其是中国的需求。
在报告中,穆迪副总裁兼高级信用评级主任预计,中国对钢铁的需求在2013年将同比增长2%~4%。
而近期获批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得以落实,加上出口温和增长,这些将会是推动需求释放的主要因素。
从全球及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轨迹来看,钢铁工业始终随着经济繁荣和衰退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呈现出先发展后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周期性变化。
2
行业迎来景气新周期?
在过去的十年内,伴随着国内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钢铁行业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
但是从2008年开始,钢铁行业也陷入低潮期,尤其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在此形势下,很多人都在讨论今后5~10年拉动钢铁增长的引擎,城镇化的启动被认为将给行业带来一个新的景气周期。
但分析师告诉记者:“尽管城镇化的启动带动钢材需求将是利好,只是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未来进度会放慢,对钢材的拉动作用也不会像过去10年那么厉害。”“从目前来看,过度关注周期性的波动,再去研究中国钢铁工业会不会还有一个高速增长期的可能,对于陷入困境的钢铁企业来说意义不大。”攀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自也认为。
尤其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有人士认为,城镇化的启动在短期内会拉动需求的增长,减缓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钢铁行业仍需加快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可能已经结束,钢铁行业也走到了必须作出改变的时刻。”该人士分析,只有跳出周期的思维,着眼于行业内部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产业升级,避开现有产业层次上的过度竞争,钢铁行业才会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3
需求结构有何变化?
经过15 年的发展,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1.3%,相当于日本1955年左右的水平。
有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我们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已经进入了后半程(50%~70%),对钢材需求的增长点也将发生变化
按照日本的经验,在城市化率突破70%后,基建投资增速会趋稳,并在高位维持几年后逐步下滑。
观察日本1955~1970年的基建子板块占比后发现,铁路和港口投资占比在“后半程”是持续下滑的,传统基建业务中只有公路维持了占比增长。
而地铁、保障房、航空、废弃物处理、国有林、工业用水管道等子板块的投资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专家建议,对城市化进入快速增长“后半程”后的基建投资总体上无需太悲观,投资还将处于继续上行的趋势。
在结构上,我国港口和公路投资的高峰出现在2000~2006年,铁路投资的高峰出现在2008~2009年。
尽管未来几年投资仍会处于较高水平,但增长的速度会逐渐趋缓。
今年以来,发改委审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和机场。这与日本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后半程”时的结构变化相当吻合。
这一表态在产能过剩的钢铁行业引发巨大反响,也带来不少疑问。
1
钢材需求量大吗?
“现在钢铁行业谈城镇化概念的很多,城镇化已成为各大媒体的热门字眼。”研究员告诉记者。
伴随着城镇化的启动,钢铁有望重新迎来一轮新的需求刺激。
继李克强副总理会见世行行长金墉时,公开表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之后,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市场普遍预期,近期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会强调城镇化的发展地位,甚至提出明确的发展步伐与目标。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相关专家分析,在新型城镇化初步阶段,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头戏,基础设施建设将对钢筋产生庞大而持续的需求。
随着政策趋于明朗,钢铁行业有望迎来新的景气周期
有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而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一般为80%,发展中国家普遍为60%。
联合国关于世界城市化展望的最新研究报告预计:中国从现在到2030年城镇化还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届时将提高到65%~70%。
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大量的工业、民用建筑和公用设施建设,包括公路、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钢铁作为最基本的工业和民用材料,毫无疑问仍将保持较长时间和拥有巨大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刚过50%,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邱跃成说。
随着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围绕城镇化布局发展各类基础设施等投资均会加快,国内钢材市场也将迎来新的需求增长点。
近日评级机构穆迪也发布报告称,亚洲钢铁业的展望依然稳定,尤其是中国的需求。
在报告中,穆迪副总裁兼高级信用评级主任预计,中国对钢铁的需求在2013年将同比增长2%~4%。
而近期获批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得以落实,加上出口温和增长,这些将会是推动需求释放的主要因素。
从全球及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轨迹来看,钢铁工业始终随着经济繁荣和衰退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呈现出先发展后调整、再发展再调整的周期性变化。
2
行业迎来景气新周期?
在过去的十年内,伴随着国内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钢铁行业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
但是从2008年开始,钢铁行业也陷入低潮期,尤其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在此形势下,很多人都在讨论今后5~10年拉动钢铁增长的引擎,城镇化的启动被认为将给行业带来一个新的景气周期。
但分析师告诉记者:“尽管城镇化的启动带动钢材需求将是利好,只是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未来进度会放慢,对钢材的拉动作用也不会像过去10年那么厉害。”“从目前来看,过度关注周期性的波动,再去研究中国钢铁工业会不会还有一个高速增长期的可能,对于陷入困境的钢铁企业来说意义不大。”攀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自也认为。
尤其是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有人士认为,城镇化的启动在短期内会拉动需求的增长,减缓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钢铁行业仍需加快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可能已经结束,钢铁行业也走到了必须作出改变的时刻。”该人士分析,只有跳出周期的思维,着眼于行业内部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产业升级,避开现有产业层次上的过度竞争,钢铁行业才会拥有持续的生命力。
3
需求结构有何变化?
经过15 年的发展,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51.3%,相当于日本1955年左右的水平。
有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我们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已经进入了后半程(50%~70%),对钢材需求的增长点也将发生变化
按照日本的经验,在城市化率突破70%后,基建投资增速会趋稳,并在高位维持几年后逐步下滑。
观察日本1955~1970年的基建子板块占比后发现,铁路和港口投资占比在“后半程”是持续下滑的,传统基建业务中只有公路维持了占比增长。
而地铁、保障房、航空、废弃物处理、国有林、工业用水管道等子板块的投资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
专家建议,对城市化进入快速增长“后半程”后的基建投资总体上无需太悲观,投资还将处于继续上行的趋势。
在结构上,我国港口和公路投资的高峰出现在2000~2006年,铁路投资的高峰出现在2008~2009年。
尽管未来几年投资仍会处于较高水平,但增长的速度会逐渐趋缓。
今年以来,发改委审批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和机场。这与日本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后半程”时的结构变化相当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