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遏制严重过剩的中国钢铁产能?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一、今年以来的新增钢铁产能及现状 上半年观察来看,受弱势环境左右,大部分建成高炉投产推迟(详见中联钢:上半年新增高炉投产不及预期)。三季度末,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钢厂投产高炉…
一、今年以来的新增钢铁产能及现状
上半年观察来看,受弱势环境左右,大部分建成高炉投产推迟(详见中联钢:上半年新增高炉投产不及预期)。三季度末,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钢厂投产高炉数量逐渐增多。截止目前已统计在内的,全国共32家钢厂新增高炉投产,总计44座,总容积58300M3,新增产能达5870万吨。至此,全国钢铁总产能在2012年末将达9.34亿吨,较去年6.7%。
1、新增投产高炉统计
分地区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五大区域内,华北地区增量最大,新增总产能占今年新增产能的50.43%,15家钢厂今年新增高炉23座,新增总容积28500M3,新增总产能2960万吨;东北地区4家钢厂新增高炉4座(含置换),新增总容积7480M3,新增总产能810万吨;华东地区5家钢厂,新增高炉8座,新增总容积7840M3,新增总产能820万吨;中南地区1家钢厂新增高炉1座,新增容积550M3,新增产能60万吨;西南地区2家钢厂新增高炉3座,新增容积6000M3,新增产能500万吨;西北地区5家钢厂新增高炉5座,新增容积7570M3,新增产能720万吨。
从新增高炉容积来看,今年投产及当前在建高炉中,1080M3容积的高炉就达38座,其中今年投产25座。不仅仅是1080M3高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2000m3以下的高炉近年表现可圈可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国家近年出台政策淘汰450M3以下小高炉,而此类高炉在将来几年在降排环保等方面正好处于红线之上;第二,性价比较高,此类高炉利用系数多在3.0t/m3.d左右,有的甚至能达4t/m3.d,并且此类高炉入炉焦比400kg/t左右,入炉矿石品位要求也不高;第三,生产灵活性高,相较于2000M3或者3000M3以上的大高炉,此类高炉或停或开的周期短,中间耗费成本相对较少,这也是一些中小型钢厂偏爱此类高炉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钢厂类型来看,今年新增高炉钢厂共计32家,其中民营钢厂24家,新增高炉总容积41390M3,占全国新增总容积的71.4%,新增总产能4280万吨,占全国新增总产能的72.9%。另外因近年建材品种需求较好,且利润比板材大,新增高炉钢厂多以二三线建材厂居多。
2、产能极速扩张的原因
防止卡在“门槛”之外 工信部今年9月再发布《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表示将淘汰截止2010年末粗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下的普钢企业,特钢企业30万吨及以上。为防止被淘汰,被“洗出”钢铁圈外,一些小型钢厂近年持续扩大生产,几十万吨变成上百万吨,再变成三五百万吨,仅08年至今,瞒扩建达标钢厂数不胜数。
体制缺陷致地方偏爱钢铁项目 据了解,新增产能中,有一部分为地区发展经济区招商中扩建的。中国钢铁产业链对GDP贡献率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因提供就业岗位多,又是为地区内重要的利税大户,自然成了地方政府喜爱的“香饽饽”。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国家调控产能措施出台与保持GDP稳定增长发生冲突时,所有的调控政策到地方无论如何都无法执行下去。湛江市市长亲吻“湛江千万吨级钢铁项目”批文的情景犹在,地方政府对钢铁业的热爱可见一斑。
3、全国各行政区现有钢铁产能分布
截止目前,全国28个行政区(注1)总产能9.34亿吨,由上图可以看出,产能分布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其中产能最大的为河北省,总产能达2.4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25.7%,环渤海的河北、山东、辽宁及港口资源丰富的江苏四省占全国部产能的50%。钢厂所在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其生产成本的高低,交通、区内配套资源是钢厂选址优先考虑的条件。
西部地区产能较之东部明显不足,11个行政区钢铁产能仅占总量的14.8%,这主要是由于地区内消费能力差所致。西部十二五规划中,区内投资力度加大,钢铁消费能力增强。投资建设的拉动,及大型钢铁集团的西扩布局,加之东西运距较长,西部钢铁产能在“十二五”期间大幅提升。
二、在建及计划新增产能统计
产能过剩及长达一年的寒冬仍未吓退钢企对扩大产能的追求。截止目前本网统计的在建及计划新增产能项目涉及19家钢厂,预投高炉32座,总容积37340M3,总设计产能3790万吨。华北地区今年产能爆发,明年新增计划较少;西北主要以新疆为主,区内所统计在内的项目9个,预投高炉18座,总设计产能1920万吨。新疆借“西部十二五”投资的东风,看好区内需求的增长。目前已有的、在建的、预投项目的总产能“十二五末”恐达五千万吨。固然“西部十二五”投资对需求拉动较大,但短期内产能的集中释放,以新疆的地理位置只能自产自销,届时,产能过剩情况将超过东部地区。
今年经济环境差、下游需求出现萎缩,全国日粗钢产量却达到204.5万吨破纪录的高位。各厂继续高产的主因还是不愿失去市场份额。需求转弱使各厂只能争相降价保单,由此利润全线下滑。中钢协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8月亏损额达41.9亿元,9月亏损23.76亿元,1-9月累计亏损额为55.28亿元,为2009年以来最差。其中一批大型国有钢铁集团出现了动辙便是十几亿、几十亿的亏损额。产能极速扩张造成的重亏局面如此鲜明,仍未起到警示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近年快速增长,相伴随着钢铁产能从2001年不到2亿吨到现在的9.4亿吨,足足翻了4.7倍。政绩考核体制上的缺陷,地方政府的放任,没有专门强势部门的督导,使得钢铁业产能“越限越多”,而且此种无序扩张仍将持续。在没有新兴用钢产业快速补充的时候,整个钢铁业仍要长期做好过冬的准备。
2012年10月1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总之“两个新凡是”就是依靠市场进行自我调节,然而,从这近一年的“寒冬”情势中可以看出,民营中小型钢铁企业没有臃肿的机构设置,因原料采购灵活,销售政策机动,显示出了更强的生存能力,在恶劣经济环境下比之国有企业更具竞争力。这也许会使他们在“寒冬”中缩小与大型钢厂间的差距,一步步的积蓄力量扩充自己的产能。
上半年观察来看,受弱势环境左右,大部分建成高炉投产推迟(详见中联钢:上半年新增高炉投产不及预期)。三季度末,随着市场价格的上涨,钢厂投产高炉数量逐渐增多。截止目前已统计在内的,全国共32家钢厂新增高炉投产,总计44座,总容积58300M3,新增产能达5870万吨。至此,全国钢铁总产能在2012年末将达9.34亿吨,较去年6.7%。
1、新增投产高炉统计
分地区来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五大区域内,华北地区增量最大,新增总产能占今年新增产能的50.43%,15家钢厂今年新增高炉23座,新增总容积28500M3,新增总产能2960万吨;东北地区4家钢厂新增高炉4座(含置换),新增总容积7480M3,新增总产能810万吨;华东地区5家钢厂,新增高炉8座,新增总容积7840M3,新增总产能820万吨;中南地区1家钢厂新增高炉1座,新增容积550M3,新增产能60万吨;西南地区2家钢厂新增高炉3座,新增容积6000M3,新增产能500万吨;西北地区5家钢厂新增高炉5座,新增容积7570M3,新增产能720万吨。
从新增高炉容积来看,今年投产及当前在建高炉中,1080M3容积的高炉就达38座,其中今年投产25座。不仅仅是1080M3高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2000m3以下的高炉近年表现可圈可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国家近年出台政策淘汰450M3以下小高炉,而此类高炉在将来几年在降排环保等方面正好处于红线之上;第二,性价比较高,此类高炉利用系数多在3.0t/m3.d左右,有的甚至能达4t/m3.d,并且此类高炉入炉焦比400kg/t左右,入炉矿石品位要求也不高;第三,生产灵活性高,相较于2000M3或者3000M3以上的大高炉,此类高炉或停或开的周期短,中间耗费成本相对较少,这也是一些中小型钢厂偏爱此类高炉的主要原因之一。
分钢厂类型来看,今年新增高炉钢厂共计32家,其中民营钢厂24家,新增高炉总容积41390M3,占全国新增总容积的71.4%,新增总产能4280万吨,占全国新增总产能的72.9%。另外因近年建材品种需求较好,且利润比板材大,新增高炉钢厂多以二三线建材厂居多。
2、产能极速扩张的原因
防止卡在“门槛”之外 工信部今年9月再发布《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2年修订)》,表示将淘汰截止2010年末粗钢年产量100万吨以下的普钢企业,特钢企业30万吨及以上。为防止被淘汰,被“洗出”钢铁圈外,一些小型钢厂近年持续扩大生产,几十万吨变成上百万吨,再变成三五百万吨,仅08年至今,瞒扩建达标钢厂数不胜数。
体制缺陷致地方偏爱钢铁项目 据了解,新增产能中,有一部分为地区发展经济区招商中扩建的。中国钢铁产业链对GDP贡献率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因提供就业岗位多,又是为地区内重要的利税大户,自然成了地方政府喜爱的“香饽饽”。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国家调控产能措施出台与保持GDP稳定增长发生冲突时,所有的调控政策到地方无论如何都无法执行下去。湛江市市长亲吻“湛江千万吨级钢铁项目”批文的情景犹在,地方政府对钢铁业的热爱可见一斑。
3、全国各行政区现有钢铁产能分布
截止目前,全国28个行政区(注1)总产能9.34亿吨,由上图可以看出,产能分布存在严重的区域性。其中产能最大的为河北省,总产能达2.4亿吨,占全国总产能的25.7%,环渤海的河北、山东、辽宁及港口资源丰富的江苏四省占全国部产能的50%。钢厂所在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其生产成本的高低,交通、区内配套资源是钢厂选址优先考虑的条件。
西部地区产能较之东部明显不足,11个行政区钢铁产能仅占总量的14.8%,这主要是由于地区内消费能力差所致。西部十二五规划中,区内投资力度加大,钢铁消费能力增强。投资建设的拉动,及大型钢铁集团的西扩布局,加之东西运距较长,西部钢铁产能在“十二五”期间大幅提升。
二、在建及计划新增产能统计
产能过剩及长达一年的寒冬仍未吓退钢企对扩大产能的追求。截止目前本网统计的在建及计划新增产能项目涉及19家钢厂,预投高炉32座,总容积37340M3,总设计产能3790万吨。华北地区今年产能爆发,明年新增计划较少;西北主要以新疆为主,区内所统计在内的项目9个,预投高炉18座,总设计产能1920万吨。新疆借“西部十二五”投资的东风,看好区内需求的增长。目前已有的、在建的、预投项目的总产能“十二五末”恐达五千万吨。固然“西部十二五”投资对需求拉动较大,但短期内产能的集中释放,以新疆的地理位置只能自产自销,届时,产能过剩情况将超过东部地区。
今年经济环境差、下游需求出现萎缩,全国日粗钢产量却达到204.5万吨破纪录的高位。各厂继续高产的主因还是不愿失去市场份额。需求转弱使各厂只能争相降价保单,由此利润全线下滑。中钢协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8月亏损额达41.9亿元,9月亏损23.76亿元,1-9月累计亏损额为55.28亿元,为2009年以来最差。其中一批大型国有钢铁集团出现了动辙便是十几亿、几十亿的亏损额。产能极速扩张造成的重亏局面如此鲜明,仍未起到警示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近年快速增长,相伴随着钢铁产能从2001年不到2亿吨到现在的9.4亿吨,足足翻了4.7倍。政绩考核体制上的缺陷,地方政府的放任,没有专门强势部门的督导,使得钢铁业产能“越限越多”,而且此种无序扩张仍将持续。在没有新兴用钢产业快速补充的时候,整个钢铁业仍要长期做好过冬的准备。
2012年10月1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总之“两个新凡是”就是依靠市场进行自我调节,然而,从这近一年的“寒冬”情势中可以看出,民营中小型钢铁企业没有臃肿的机构设置,因原料采购灵活,销售政策机动,显示出了更强的生存能力,在恶劣经济环境下比之国有企业更具竞争力。这也许会使他们在“寒冬”中缩小与大型钢厂间的差距,一步步的积蓄力量扩充自己的产能。
延伸阅读
- 上一篇:钢厂调价:涨跌互现 板材继续上调 下一篇:钢铁业在持续房地产调控中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