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陷自残式竞争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经济仍在下行,与经济景气度关联密切的钢铁行业已经感受到2012年的冬天特别冷。 目前钢厂的困境比2008年要严重得多。南京钢铁集团董事长杨思明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尤…
经济仍在下行,与经济景气度关联密切的钢铁行业已经感受到“2012年的冬天特别冷”。
“目前钢厂的困境比2008年要严重得多。”南京钢铁集团董事长杨思明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尤为悲观,如果下游需求继续萎靡,“别说是小钢厂,中型钢厂也有可能倒闭。”
本刊记者近期从唐山市某业内人士处获悉,除被外界知晓的唐山保强钢铁之外,又有两家小型民营钢铁厂于近期相继破产。
国内钢材价格已经逼近2008年金融危机的低点,进口的铁矿石价格却依然不低,亏损已是不可避免,但国内钢铁业却陷入了越亏越生产的怪圈。大部分国企拒绝限产保市,倾向于死撑,寄望利用资金优势将民企淘汰出局。这最终可能引发企业坏账不断上升,破产风险积聚。
比2008年更惨
“如果说2008年的危机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则是温水煮青蛙。”杭州一家负责销售业务的钢厂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
从4月中下旬开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一泻千里,主要品种价格已跌破2010年低点,创下三年来新低,目前仍没有明确的止跌信号。作为钢铁期货市场风向标的宝钢集团已经连续3个月下调钢材出厂价。
据我的钢铁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17日,螺纹钢、线材、热卷、冷轧、中板的价格分别为3625元、3669元、3608元、4563元和3568元/吨,螺纹、线材期货价格分别为3626元、3669元/吨。这意味着钢材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次低,对比2009年前后历史上的最低钢价,每吨仅高出300元左右。
与此同时,占钢铁成本60%左右的原材料铁矿石和焦炭的价格,相比2008年仍较高。这导致目前大部分钢厂都在亏损。首钢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当前平均炼一吨钢亏损400元。
河北省冶金工业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对记者表示,以河北省为例,75%的企业是在微利状态,25%的企业在亏损。而杭州一家钢厂的内部人士则表示,浙江地区99%的钢厂都在亏损。“国内市场下游建筑、机械、家电和造船采购需求持续低迷,国际市场大家竞相压价,竞争激烈,而且订单明显下降。”
但有意思的是,钢企正在陷入越亏损越生产的怪圈。中钢协最新旬报数据显示,8月上旬,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日产量为162.05万吨,旬环比增长0.82%,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估算值为196.99万吨,旬环比增长1.05%。为什么会越亏越生产呢?
8月初钢价有所企稳,少数企业临时恢复生产;还有钢厂虽然停掉大高炉,但为了降低成本,加大了小高炉利用系数,从而导致产量反而增加。
“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巨大,如果退出,前期投入的巨额资金就意味着打水漂了,资产减值太大。而且通常认为钢铁业具有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因此前几年很多企业应对风险的策略不仅不是转型,反而是扩大产能。”上述中型钢铁厂人士对记者表示,他所在的钢厂依然满负荷生产,“即使行业不景气也只能熬着。”
从某种程度上讲,固定资产投入就像钢企脖子上的绳索,企业希望通过规模效应来获取最大利润,此前不断投入扩大产能,但同时也会不断深陷其中。这也是为何从钢铁企业屡屡传出“宁要亏损也要保市场份额”的动员令,以及“不减产是死,减产更是死”等口号。
此外,更本质的原因在于,中国钢铁行业并不是一个纯粹市场配置资源的自由流通区,而是行政与市场共同参与配置资源的市场。其中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在产能中基本各占一半份额。
“国有企业不怕亏损,反正都是国家的;而且钢厂与地方GDP等利益紧密结合,地方政府宁愿补贴,也不愿减产破产。”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拼成本转向拼资金
一方面越生产越亏损,一方面钢厂主观上缺乏减产动力,这让无论是钢厂还是贸易商,都陷入一种死撑的状态。
从随机采访的上海地区几家贸易商来看,目前钢贸行业的活跃度已经明显下降,市场交易规模较2011年同期下降五成左右。
而且另一方面钢贸圈的诚信危机在蔓延,不断有仓库爆出内外勾结重复质押丑闻,被银行联合起诉等,不少贸易商迫于资金压力已经转行。上海地区处于僵死状态的钢贸企业数量约有五成,无锡甚至达到七成左右。
由于2009年“四万亿”刺激导致钢贸融资性经营方式兴起,在融资资金主要去向地产和高利贷渠道受限后,风险敞口暴露,钢贸企业信用受损,银行逐步收紧信贷规模。虽然2012年以来信贷政策有所宽松,但银行对上海地区钢贸领域贷款规模下降了近30%,江浙地区同样如是。
受访的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信贷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明确禁止发放贷款的几个行业中就包括钢贸。
另外,钢贸行业的运转模式也正处在嬗变中。原有钢贸行业一般是协议户代理模式,即一级代理作为钢厂的协议户,签订年度经销合同,起到总包及托盘垫资。下线二三级经销商分包一级代理商总量,以此来进行运转。而如今由于下游需求萎缩,二三线代理商有大量减单、退出行为,传导到一级代理商协议量无法得到承销,只得放到自有现货渠道销售,同时一级商家将压力传导至钢厂,导致协议量减少或取消。
钢贸商经营模式的变化正在一步步向钢厂传导,最大的变化就是钢贸商的减少,导致钢厂的资金压力在加大。传统钢铁企业经营模式类似房地产的预售制度,往往先收取钢贸商保证金再开始进行采购生产,无需过多动用自身资金。而由于2012年部分经销商退出,缺乏先行支付资金保障,生产企业需要动用更多资金进行运转。
其次,由于下游需求不景气,钢厂协议户缩量,钢厂需要重建自有销售渠道。于是很多钢铁企业销售人员主动频繁上门增加优惠请求贸易商订货,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对接下游用户,企业自身的销售费用也在增加。
同时,钢厂库存在大量积压。“我们去下面调研的时候,各地钢厂内部、码头均有大量未发资源。”一家行业研究机构研究员告诉记者。
大部分国企拒绝限产保市,倾向于死撑,寄望利用资金优势将民企淘汰出局。民营企业资金负债率动辄在80%以上,在银行压力下更不会轻易减产,因此未来行业减产自律性只会更差。
2012年钢铁行业和往年不同,以往生产企业遭遇亏损后一个半月左右供给端会迅速作出调整。而2012年的情况是5、6、7三个月已过,生产企业仍不见减产行为。
如果减产的规模上不去,下游建筑、机械、家电和造船采购需求持续低迷,钢价短期内止跌回升很难,钢厂破产风险将进一步扩散,或将引来破产潮。
坏账风险积聚
“相对于小型民营钢厂,大中型公司更有银行借贷优势,但如果行业长期处在亏损的态势之下,对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将带来大量的坏账风险。”杨思明对本刊表示。
此前媒体报道过的重庆钢铁(601005,股吧)是一个典型样本。2010年9月,重庆钢铁与汇丰银团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签订授信贷款协议,共获得超过20亿元贷款,但随后重庆钢铁曝出的年报数据,便显示已经出现违约,值得庆幸的是重庆钢铁的困境得到了银行的谅解。
此外,为了缓解财务紧张压力,重庆钢铁2009年开始与金融租赁公司合作,出售生产设备,然后回租。2009年9月28日,重庆钢铁将在建工程中账面价值合计12.31亿元的机器设备转让给建信金融租赁公司,转让价款为14亿元,并与建信金融租赁公司签订对该机器设备的租赁协议。
在上述租赁协议中,重庆钢铁与建信金融租赁公司约定,承租人重庆钢铁违约的情形包括:承租人资产负债率超过70%;承租人作为一方与除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以外的任何其他金融机构协议下发生的任何违约,且未付欠款累计额超过5000万元。
重庆钢铁年报数据显示,事实上,2010年年底,重庆钢铁的负债率已经达到约75%;截至2012年一季度,其负债率已经超过85%。这意味着重庆钢铁的融资租赁合同同样已经违约。除了负债率高企外,重庆钢铁一季度亏损1.8亿元,流动比率0.77,速动比率0.33,经营活动现金流只有5.7亿元。
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对记者表示,这两年重庆钢铁搬迁花费了较大资金,同时又赶上行业不景气,双重压力夹击导致公司财务状况脆弱。
重庆钢铁的困境在钢铁行业并非特殊情况。隶属于湖南国资委的华菱钢铁(000932,股吧),2012年一季度负债率同样超过80%,流动比率为0.5,速动比率仅为0.3,2011年收到湖南省政府补贴约12亿元才勉强扭亏,此前2010年公司已经巨亏约26亿元。
未来如果行业得不到好转,会有更多钢厂陷入坏账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