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骤紧 钢贸业崩盘风险隐现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编者按:一场涉及钢贸业的信贷危机正在长三角地区快速蔓延,行业系统性风险危如累卵。个别钢贸商跑路事件,使得行业历经十余载建立起来的诚信联保系统和行业信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证…
一份20多页的公安通缉资料,将当前无锡地区钢贸业资金链几近崩盘的现状,清晰地展现在证券时报记者面前。资料显示,今年年初以来,无锡地区已立案十几起钢贸案件,涉及贸易商和担保公司,案件类别包括诈骗、虚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抽逃甚至故意伤害罪,一洲集团李国清、陈元元亦赫然在列。记者粗略估算,通缉资料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
截至记者发稿前,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无锡一洲钢贸市场近日已向法院申请破产,相关资产清算或在6月展开。然而,这或许只是钢贸业资金危机的冰山一角。
钢贸商遭遇信贷危机
在无锡,记者见到了当地某大型钢材交易市场总经理张策、某钢材城负责人刘民庆。张策指着无锡市友谊钢材市场5月14日提交的一份《关于请求政府协调银企关系的报告》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是贸易商还款、转贷高峰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当地银行突然收紧信贷规模,增加保证条件,“无异于急刹车,已经造成商户集体恐慌”。
上述报告显示,友谊钢市固定资产约5亿元,入驻钢贸企业总资产规模约14亿元,钢市成立的中正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三盈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总贷款规模约20亿元。据记者了解,在无锡,类似友谊钢市规模的钢材市场有数十个,其中已有多家在5月后陆续向当地金融办递交类似报告。
实际上,无锡只是钢材现货市场从发端地上海向长三角甚至内地转移的众多城市中的一个。据江苏省相关商会不完全统计,江苏全境有钢材市场(包括钢贸物流企业)近150家,注册钢贸企业2万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信贷总规模600亿元以上,其中无锡近300亿元,苏州约200亿元。
回到钢贸业发源地上海。证券时报记者获得的一份上海市钢铁服务业协会于5月6日致市金融办的文件显示,截至去年年中,上海钢贸企业在各银行的贷款余额达1510亿元,钢贸企业作为主发起人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为298亿元。
在这份文件中,协会言辞恳切地细陈了当前当地钢贸业现状,从化解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恳请市金融办协调全市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并提出建立上海钢铁物流产业应急风险金制度等建议。文件显示,上海每年钢材贸易总量已逾1亿吨,流入量约占全国钢材销售总量的10%。
难以承受的融资成本
“防抢、防盗、防钢贸”,银行业这句顺口溜反映出如今的行业融资窘境,也让钢贸商们多少有些心寒。在他们看来,2010年前,整个行业发展相对平稳健康,银企关系也很融洽,信贷游戏是这场行业噩梦的根源。
时间退回到3年前。2009年不论对于银行还是对于钢贸业,都是令人欢欣的“盛宴”之年。身为福建人的刘民庆告诉记者,当地做生意的传统是缺钱时相互拆借,担保联保就由此产生。不过在彼时陡然增加的信贷额度面前,传统开始被颠覆。
“2009年时贷款审批相当宽松。”刘民庆告诉记者,当年年初,在辖内工行某支行行长的不懈造访下,钢材城决定推广一笔3亿多元的低息贷款。他回忆说:“当时我们这5名员工连续多日加班后,终于在月底凌晨,把市场内51家商户的贷款额度和保前审查资料整理好交给工行。”
谁也不曾想,3年时间,足以让这个行业来个彻底转弯。
2011年下半年以来,钢价持续萎靡、融资成本高企、应收账款周期拉长,此前资金杠杠地快速放大的钢贸业多头受难。张策告诉记者,近一个多月,他主管的钢市已有100多辆私车被贱卖用于偿付贷款利息,“除非走投无路,否则有谁会去卖车?卖车钱又能多支撑几个月?”。
在江阴一家成立较早的钢材市场里,记者见到了从事钢贸业多年的刘建。2004年怀揣300万元来到江阴打拼的他,现在负债千万。谈及这两年的经营困难,除了钢价不振,刘建提到最多的就是融资成本飙涨。
“2010年前公司销售额是2亿~3亿元,2008年~2009年资本金积累到2000万元,为了做大规模,2009年贷款约2000万元。”刘建几近绝望地告诉记者,去年起贷款成本跳涨,一年仅利息和承兑费用就达400万,赚的钱连利息都还不上,客户欠款一时收不回,贷款又很快到期,企业已是岌岌可危。
据刘建称,贷款下来后,企业要拿着银行开具的银票去贴现。基准贷款利率上浮后再加上承兑贴现利率,实际年融资成本超过20%,有时还要买银行搭售的保险、基金产品。
除了贷款紧箍咒外,时下的钢贸危机也由行业自身盲目扩张所致。无锡某下辖市福建商会会长吴丕林对记者坦言,钢贸贷款中的确有部分是流向房地产、矿产等非钢行业甚至资本市场,投资亏损或者长周期行业短期难盈利,都是引发行业危机的原因。不过他也表示,3年前高速公路、隧道、地铁等市政工程大范围铺开,很多贸易商为拿下钢材供应合同,先行垫付了开工资金,“一概而论肯定不对”。
退去光环的联保模式
与商户老板一样走投无路的还有担保公司。因行业资金体量大、周转快,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内地兴建的钢材仓储交易市场中,无数担保机构相伴而生。在这轮钢贸危机中,担保机构由于规模偏小、关联交易复杂,在对辖内商户自救的过程中不仅收效甚微,反而面临资金抽干、难以为继的困境。
刘民庆名片上的两行字显示了他的双重身份:既是钢材现货市场总经理,也是一家担保公司董事长。在无锡,类似刘民庆身份的钢市负责人不在少数。
钢贸担保的运作模式一般是:由担保公司开展保前审查,以商户入股或交保证金形式筹资组建,视商户具体情况向银行提出贷款需求。通常担保行为限定在一个钢材市场内,不涉及社会担保。
记者了解到钢贸担保还有个特点就是市场内各商户可自由结合,以4~8户组成一个联保小组。联保小组所有成员为组内任一成员的融资行为进行担保,共同承担该商户的融资担保责任。经担保公司审批通过后,担保公司与申请贷款商户所在联保小组的全体商户签订反担保联保协议,再向银行推荐申请贷款的商户名单和金额。
联保模式起源于福建,是当地人团结互帮特点在钢贸业的折射。对此,建行上海某支行负责信贷的副行长对证券时报记者总结,这种担保可概括为“保证金+联保信用共同体+担保公司信用担保”。
尽管不情愿,但吴丕林还是痛心承认,这种担保模式已经被证明失败,“行业上行期一荣俱荣,非常时期则是一损俱损”。刘民庆告诉记者,在以自有资金为商户垫付银行贷款后,目前无锡地区多数担保公司现金流已接近于零,部分联保小组为偿还高额利息,开始向高利贷拆借。
吴丕林认为,跑路案件中,确有恶意违约之人,由此带来的影响却是行业历经十多年建立起来的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遭到冲击,面临瓦解。
上述建行副行长告诉记者,除面临行业系统风险外,钢贸担保还面临融资方式、市场管理和关联交易等风险。融资方式风险,是指商户起家的部分资金是来自民间借贷,形成规模后再置换成银行贷款,而民间借贷的逐利性就是一有风吹草动便随即抽走,增加了担保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市场管理风险,是指担保机构对商户不构成硬性约束,不能完全控制其账外交易;关联交易风险,是指联保商户间有错综复杂的亲邻关系,容易形成关联操纵,一旦其有异地商铺,就存在异地关联交易的可能。
同样的行业大环境下,为什么跑路事件率先在无锡集中爆发?对此,张策和刘庆民解释,一是无锡钢市多成立于2000年后,相比上世纪90年代起步的上海钢市,商户从业经验少、抗风险能力弱;二是无锡地区联保建立在4~8个商铺基础上,比沪上的联保规模小,一家商铺资金出问题后会迅速波及开;三是无锡银行系统的信贷收缩快。
据了解,某股份制银行无锡分行发文要求各支行除追加各担保公司负责人无限连带责任外,继续追加固定资产质押,否则不予贷款;某四大行之一的无锡分行甚至要求对闽籍所有贷款企业只收不放(包括联保连带业务、抵押贷款业务等);除此之外,多家银行的无锡分行均多次发文要求暂停钢贸企业合作。在担保公司看来,这无疑将导致行业走投无路、钢材供应合同无法履行,行业资金链彻底断裂,进而引发贷款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