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故事:单老板的“抗跌”能力变强了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1年,钢贸行业普遍经营不佳,商家多为亏损而烦恼,可单老板不仅没有亏本,而且还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让同行刮目相看,没想到单老板抗风险能力变得这么强了!一些同行如此感叹。 单老板…
单老板把功劳算在了企业员工身上,“是公司的经营者工作有方,及时规避了价格震荡波动带来的风险。”
原来,单老板所在的钢贸公司是家族企业,主营建筑钢材,公司的员工大都是自己的亲属,财务、采购等主要岗位都是由妻子、兄弟们掌管,企业没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在销售上也是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从钢厂订货,在市场分销,赚取差价。而这些年由于钢材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加上单老板缺乏有效的管理,企业经营业绩很差,即便在钢市红火的年代,单老板也没有多少赢利。单老板反思过后,认为问题出在“人”上,亲戚太多,缺乏管理,效率太低,公司要发展,必须充实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于是,单老板开始了他的招人计划。
单老板招聘的管理、销售人员,都是在国有大型钢企有多年从事营销经验的“老法师”,让他们主管采购和销售,将自己的几位亲戚替换下来,尽管这些亲戚有些意见,但单老板考虑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去年8月中下旬,钢材市场出现一波上涨行情,当时不少钢贸商预期“金九银十”钢价还将继续攀升,于是大批囤货建仓,有的钢贸公司甚至惜售,不愿出货,可单老板请来的主管销售的“老法师”却按兵不动,似乎对囤货建仓并不积极,在看到公司还有两万余吨库存时,建议抓紧销售,如果继续向钢厂订货,后市风险很大。他们认为,当时的钢厂订货价格已高于市场销售价格100元/吨以上,即便“金九银十”行情继续攀升,也只能上涨100元/吨~150元/吨,在考虑到运输费后,盈利空间也很有限,如果“金九银十”行情不涨,甚至下跌,那么囤货的风险就相当大了。
“老法师”建议单老板,动员销售人员趁眼下行情趋涨,价格处于高位的状况下,加大销售力度,把库存降下来,能赚的钱先赚到手,到了“金九”根据行情变化再作决定。
这时,单老板的那帮亲戚对“老法师”的促销思路颇有微词,说人家惜售囤货,自己却加大销售力度,与人家唱反调,是存心不让公司赚钱。好在单老板采纳了“老法师”的意见,要求员工都听“老法师”的。大家一起行动,在一周之内将库存减少一大半。而到了“金九”,钢市行情并不见上涨,反而震荡回落,到了中旬,筑钢材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进入“银十”,市场也是旺季不旺,而且十分清淡,价格持续下跌,甚至出现暴跌的“黑色一周”,许多在8月份大批囤货建仓的钢贸商在“金九银十”亏得很惨。而此时,单老板的两万多吨库存量已经销售得差不多了,且没有继续进货。这一回,单老板身边的一批“王亲国戚”对“老法师”另眼相看了,从心底里表示佩服。
还有一位招聘的“老法师”主管企业的管理工作,他一上阵,就提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诸如员工上下班须考勤,不准无故早退迟到,不准无故旷工;再有,实施超额提成奖励制度,在市场一线的销售员完成销售指标,每吨提成2元,进行鼓励。还有,每周末进行一次行情分析会,销售人员必须参加,并对本周的经营情况进行小结,对下周行情进行预测,人人须发表意见,集思广益,判断行情。
在这一系列制度建立之初,公司中有些员工感到很不适应。单老板却支持“老法师”,要求每一名员工都必须执行,在单老板的支持下,公司很快走上了正轨,大家都一心扑在工作上。
眼下,单老板真正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要理财,首先得“理人”,企业有了人才,才能财源茂盛。
点评
要理财 先“理人”
时下,钢材市场跌宕起伏,行情扑朔迷离,潜在风险增大,如何增强钢贸企业的防范风险、增强抗跌能力,这是钢贸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理财,先“理人”。单老板大刀阔斧,对企业人事制度进行大胆改革,把不符合岗位要求的那些家属成员撤下来,在市场上聘请一批能人、高手,主管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并给予一定的权限,让他们放手工作,在企业内部创造出一种尊敬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与环境。
其实,一些钢贸企业之所以经营不佳,抗市场风险和价格下跌的能力不强,在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的时候,这些钢贸企业常常束手无策,无法应对,形成这种被动的局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钢贸企业缺乏人才,员工技能较差。对于钢贸企业来说,特别是民营的中小型钢贸企业,更须尊重人才,提倡培养知识型员工,提升员工的知识水平和营销技能,让每一个员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技能与才干。即便在钢市持续走软、处于低迷状态,也能驾驭市场,把握走势,最终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
钢贸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是关键。其实,能人、高手以及知识型员工都是钢贸企业中最重要的资产,假如不尊重人才,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资产被闲置、被浪费,没有增值,那么带来的则是高成本,低效率。知识型员工是资产,而不是成本,为知识型的员工提供成长的环境,这是钢贸企业的最优决策之一。